LTO研究团队揭示印太海温异常对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的加剧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卫强团队揭示超强正印度洋偶极子(IOD)和中部(CP)型El Nino事件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研究成果由徐康副研究员等人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合作者包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科学家。
      2019年伏秋季节(8-10月),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江南地区发生了自1961年以来破纪录的持续性干旱事件(图1),导致23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损失超过2.1亿美元。与此同时,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别发生着强CP型El Nino和超级正IOD事件。从统计关系上,CP型El Nino海温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伏秋降水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热带中太平洋暖海温异常导致西北太平洋出现气旋性环流异常(图2),进而削弱副热带高压,其西北侧的北风异常减弱了水汽输送,导致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江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然而,利用CP型海温指数回报中国伏秋季节降水异常时发现,CP型El Nino仅能解释2019年江南极端干旱的60%。
      研究人员基于观测资料和一系列AGCM数值试验研究进一步发现,热带东南印度洋冷海温异常不仅对2019年超级正IOD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贡献,而且也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其江南地区持续性干旱的重要因子。此次超级正IOD首先影响印度洋热带辐合带北移来增强印度季风降水,引起大量凝结潜热释放而增强南亚地区非绝热加热,进而激发局地垂直斜压环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最终通过高层大气遥相关波列显著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垂直斜压环流(低层辐散/高层辐合),从而加强了江南地区的下沉运动,抑制局地对流,导致干旱加剧(图2)。
      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正IOD和CP型El Nino事件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江南极端干旱,它们分别能够解释此次极端干旱事件的40%和60%。此研究揭示了印度洋超级正IOD影响江南伏秋重旱的新机制,更有助于全面理解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温异常协同影响我国极端干旱事件。

图1 2019年中国伏秋季节(8-10月)降水异常百分比分布(单位:%)

图2 印度洋正IOD和中部型El Nino共同加剧2019年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流域极端干旱的示意图

 

      上述研究成果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等共同资助完成。
文章引用:Xu, K., Miao, H.-Y., Liu, B., Tam, C.-Y., & Wang, W. (2020). Aggravation of record-breaking drought over the mid-to-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post-monsoon season of 2019 by anomalous Indo-Pacific oceanic condition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7, e2020GL090847.
https://doi.org/10.1029/2020GL09084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