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学术报告2020-14

各位老师、同学好,
本周LTO学术报告内容如下:
 
报告一:大西洋-西太海温联合模态的气候效应
 
报告人简介:孙诚,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教授。2007年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理学学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作博士后。研究领域涉及: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动力学机制以及气候系统模拟等。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Climate, Climate Dynamic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成果入选科睿唯安ESI高被引论文。担任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IF=5.36)Editorial Board Member 。
 
报告简介:利用我们此前提出的大西洋-西太跨洋盆海温联合模态(Sun et al. 2017, NC)这一新的海温模态,结合观测数据和模式模拟结果,研究了该模态对印度洋尤其是阿拉伯海变暖速率的调节作用(Sun et al. 2019, GRL)。阿拉伯海(AS)的快速变暖使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例如洪水,热浪和飓风)的风险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AS海表温度(SST)的多年代际变化,尤其是在春季,SST的增暖速率相比过去显著增加。我们发现这种变化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密切相关。一组大西洋“起搏器试验”(大气环流模式耦合平板海洋模式)成功地再现了AS 海温的多年代变率及其与AMO的关系。我们发现前冬从大西洋到AS的大气遥相关以及相关的热力学海气反馈过程在AMO影响AS变暖速率中至关重要,而大西洋-西太跨洋盆海温模态对于这种遥相关的形成有重要的激发作用。与AMO暖位相对应的西太 SST变暖会引起AS上空的Gill型Rossby波响应,激发出异常的低压和向AS辐合的南风,削弱了来自北方的冬季风,这使得风-蒸发-SST正反馈进一步发展,导致AS 暖海温异常形成并保持到随后的春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AMO及其在西太的海温足迹由负位相向正位相转换对同时期的AS快速变暖起到了关键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跨洋盆海气相互作用在历史时期区域SST变暖的归因和未来区域变暖的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
上述的两个工作分别揭示了北大西洋AMO对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年代际变化的重要驱动作用。进一步,通过对历史时期西太热带气旋活动的不同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西太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与AMO密切相关(r=0.86,p<0.05)。观测和大气-海洋耦合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大西洋-西太海温联合模态起到了关键作用。海温联合模态暖位相作用下,西太海平面气压降低,对流层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增强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和CAPE的产生,同时垂直风切变减小,最大潜在强度(MPI)升高。这些大尺度环境场的变化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使得热带气旋强度增强。
 
报告二:两株溶藻弧菌噬菌体的生理特征和基因组研究
 报告人:钟宛宣,硕士研究生
 报告简介:利用噬菌体治疗水产养殖细菌病害具有专一性强、自我增殖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获得可防治水产病原体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生物杀菌剂,本研究以Vibrio alginolyticus ATCC 17749T为宿主,从福建省东山岛的对虾养殖场与水产市场污水环境中分离得到两株巨型噬菌体vB_ValM_R10Z和vB_ValM_R11Z,并分别从噬菌体形态、宿主范围、生命周期和基因组信息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两株噬菌体裂解量大,杀菌效率高,无毒力基因和抗药性基因,性状优良,在水产病害的噬菌体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主 持 人: 詹伟康 助理研究员,池建伟 助理研究员
 
 
报告形式为线上报告,请使用“ZOOM”进入会议室,具体信息如下:
 
 
会议时间: 2020年7月16日(周四) 北京时间09:00 AM  
 
 
会议链接:https://zoom.us/j/97444155653
 
会议ID: 974 4415 5653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