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学术报告2020-27

各位老师、同学好!
LTO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2020-27)

 

报告1:A revisit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upper layer circulation    
报告人:俎婷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主要从事南海以及南海北部近海环流动力研究,擅长区域海洋环流数值模拟,建立了南海、南海北部、珠江口多个环流数值模拟系统。在南海潮汐潮流,环流与涡旋相互作用,南海环流的年际变率,珠江冲淡水与河口环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动力过程和能量收支研究,发表论文30篇,总引用400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
报告简介:利用长达十年的潜标观测结合卫星遥感、再分析数据以及数值实验,探讨了对南海冬季、夏季上层环流形态年际变化以及吕宋海峡通量贡献的一些新认识。结果显示:(1)南海冬季环流与水团性质的年际变化在南部海盆比北部海盆更显著,局地和非局地风场的变化对南部海盆冬季环流年际变化都有重要作用,非局地风与黑潮入侵通过西边界流的平流影响南部环流与水团性质的变化;(2)南海夏季环流东向急流与北向分支在年际尺度上表现出反相关变化,在厄尔尼诺发展期的夏季,东向流更强,而厄尔尼诺衰退并向拉尼娜转换的夏季,北向分支更强,南海夏季风应力旋度与吕宋海峡行星涡度输入对夏季上层环流的年际变化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报告2:Changes in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 under 1.5oC low warming scenario   
报告人: 鞠汶姗,2018级物理海洋学直博生,主要研究内容为全球变暖下太平洋环流的响应及动力机制。   
报告简介: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通过热盐、营养物质输送等过程对全球气候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根据目前致力于减排的策略以及《巴黎协定》提出的低增温目标,表明了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在低增温情景下的变化。本研究指出,引起环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风应力与海洋垂向层结,并且在不同增温阶段作用各有不同。在GMST增长阶段,中纬度风应力旋度的负异常引起北太平洋上层1000米的环流增强;在GMST稳定阶段,层结变化通过位势涡度守恒关系引起主温跃层的环流变化。此外,研究表明风场变化存在很强的自然变率,会引起多模式及多样本间的环流变化的差异。

 

主持人:储小青 副研究员、彭启华 助理研究员
报告形式为线下、线上报告,具体信息如下:
会议时间:2020年11月5日(周四) 上午 9:00
会议地点:2号楼1201会议室
线上会议:腾讯会议ID: 725 1170 7545

 

欢迎大家参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