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研究团队揭示西北太平洋的大尺度异常气旋现象及成因

      撰稿:王海丽
  审定:王春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揭示了西北太平洋的大尺度异常气旋现象及其生成机制。相关研究以王海丽博士为第一作者、王春在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
  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大尺度异常反气旋已被广泛研究,异常反气旋的消生演变对东亚季风、中国降水和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与异常反气旋相似,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及其气候影响也值得关注,但近年来对大尺度异常气旋的关注并不多。本研究利用观测资料发现,1979 - 2020年,西北太平洋地区异常气旋和反气旋的发生次数基本相同。分析表明,在La Niña年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出现在秋季持续到次年春季,在El Niño年异常气旋出现在春季持续到夏季。为了研究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生成机理,我们利用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模式试验。模式试验表明,赤道中部太平洋变暖对El Niño年发展过程中的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有促进作用(图1b)。赤道中部太平洋变冷、热带印度洋变冷和中部西北太平洋变暖共同作用可产生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图1c)。
  该研究强调了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和反气旋及其气候影响的重要性,并且揭示了海温在诱导西北太平洋异常气旋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西北太平洋区域气候变率的理解。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Wang, H., and C. Wang*, 2023. Large-scale anomalous cyclone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Journal of Climate. 1-28.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75/JCLI-D-22-0920.1
  

 

图1: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AC)和气旋(C)形成和维持机制示意图。(a)El Niño年异常反气旋;(b) El Niño年异常气旋;(c)La Niña年异常气旋。紫色箭头表示太平洋海温变化引起的风异常,绿色箭头表示印度洋海温变化引起的风异常。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