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团队在不同类型El Niño事件对登陆台风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撰稿:潘丽霞

  审定:王卫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王鑫团队在不同类型的El Niño事件对登陆东亚的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上,博士研究生潘丽霞为第一作者,王鑫研究员和陈洁鹏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詹海刚研究员。

    

  热带气旋是西北太平洋最具破坏的天气系统,其受到ENSO活动的调控。已有研究指出El Niño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多样性,根据海表温度变化的中心分为传统东部型(EP)El Niño和中部型(或称为暖池型,CP)El Niño。Wang & Wang(2013)进一步根据不同的海表温度增暖演变模态和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对华南降雨影响的不同,将CP El Niño细分为CP-I和CP-II El Niño。Wang & Wang(2013)的研究还发现CP-I和CP-II El Niño对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路径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不同类型El Niño对登陆东亚的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尚不清楚。近三十年来,CP El Niño出现频次增多,同时北上台风的数量增加,究竟CP El Niño与北上台风是否存在关联尚不明确。因此,了解不同空间类型的El Niño期间登陆东亚的热带气旋活动的变化至关重要。

  

  本研究探讨了三类El Niño事件(EP、CP-I和CP-II El Niño)对登陆东亚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P-I El Niño期间,热带气旋在中国大陆登陆的频率显著增加,且登陆后持续时间更长和强度更强,导致破坏性更大。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和引导气流异常,有利于热带气旋向陆地移动。此外,热带气旋登陆前的中国大陆东北部的土壤湿度和温度增加以及较高的比湿状态为登陆后的热带气旋活动提供了有利环境场,使其强度得以维持,导致更强的降雨和持续时间更长的强风。相比之下,在EP和CP-II El Niño期间,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撤,热带气旋在中国大陆登陆异常偏少。然而,在CP-I和CP-II El Niño期间登陆日本和韩国的热带气旋数量异常偏多和持续时间异常偏长,相应的热带气旋引起的降水异常偏多。对比三类El Niño事件对北上台风的影响,研究指出CP-I El Niño有利于北上台风登陆中国东北地区,而CP-II El Niño有利于北上台风登陆日本和韩国。该研究表明不同类型El Niño事件能够对登陆东亚的热带气旋活动特征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热带气旋登陆信息的预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南海所自主部署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共同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

  Pan, L., X. Wang*, J. Chen*, and H. Zhan, 2024: Distinct Features of Tropical Cyclone Landfall over East Asia during Various Types of El Niño. J. Climate, 37, 4989–5008, https://doi.org/10.1175/JCLI-D-23-0637.1.

  Wang C, Wang X. Classifying el niño modoki I and II by different impacts on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and typhoon tracks[J]. Journal of Climate, 2013, 26(4): 1322-1338.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75/JCLI-D-23-0637.1

   

  

   1. (a)EP El Niño、(b)CP-I El Niño和(c)CP-II El Niño事件中6-10月期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路径密度异常(填色)、引导气流异常(m/s,箭头)和以500 hPa位势高度的5880-gpm等值线(蓝色等值线)为代表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成场。(a)-(c)中黑色等值线代表气候态500 hPa位势高度的5880-gpm等值线,黑点和黑色矢量表示合成场通过了 9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