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学术报告2023-10

报告题目一:海洋多尺度运动的动力分解
报告人:刘志宇

报告人简介:刘志宇,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曾呈奎海洋科技奖“青年科技奖”,主持完成国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等。主要从事海洋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在剪切不稳定理论及海洋湍流生成机理与参数化、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与能量串级机理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现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第160工作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 
报告摘要:
海洋是多尺度复杂系统,蕴含多种运动过程。目前,学界对海洋跨尺度能量传递的认识仍存在诸多不足。对不同尺度、不同动力属性运动的有效分解是揭示海洋多尺度动力机理、量化海洋跨尺度能量传递的关键。传统多尺度运动分解方法均基于时间尺度或空间尺度的分离,无法准确分解时空尺度相似、但动力属性迥异的不同运动。本报告将展示基于流动基本动力属性的海洋多尺度运动分解方法。首先,基于不同运动过程的动力属性,将真实海洋流动分解为六种典型运动(大尺度环流、正压潮流、低模态内波、中尺度流动、高模态内波及亚中尺度流动)。其次,通过考虑背景流的平流效应,推广了海洋运动平衡模态(地转运动)与非平衡模态(惯性重力波)的经典理论,并基于该理论设计了在谱空间中分解这两类运动的动力滤波器。相应地,从原始方程严格导出了地转运动与惯性重力波的控制方程。最后,基于惯性重力波不携带位势涡度的基本事实,将海表高度与表层流速的瞬时观测分解为地转运动与惯性重力波分量,为“观澜号”与OSCOM等新一代宽刈幅卫星产品的应用提供了分析方法。此外,借由高分辨率MITgcm模式产品LLC4320,对所发展动力分解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检验。
 

报告题目二:北太平洋高纬度海区内潮能量传播耗散过程
报告人:徐振华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徐振华,博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主要从事海洋内波动力学研究,近年来重点开展了西太平洋内潮和混合的系统性观测和研究。中科院海洋中尺度过程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基金委西太平洋重大计划培育项目和重点项目。先后获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报告摘要:北太平洋是内潮及其混合效应的重要研究海区,已有工作主要关注中低纬度海区如菲律宾海和夏威夷岛链,位于副极地的阿留申群岛却鲜有研究。阿留申群岛内潮既可与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岛链内潮发生干涉,也会辐射能量至白令海海盆耗散并引起混合,本工作基于高精度数值模式系统揭示了阿留申群岛和白令海内潮的能量传播和耗散过程,阐明了高纬度内潮独特的耗散属性及其动力机制,是对整个北太平洋内潮能量和混合格局分布的重要补充。

报告时间:2023年5月4日 15:00
报告地点:2号楼1201
主持人:陈植武 研究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