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学术报告2024-6

报告题目一:寒潮与台风事件中渤海波浪动力机制研究

报告人:毛淼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毛淼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BRJH入选者。研究方向为近岸河口物理海洋,通过对波流耦合方案的改进,已成功地构建了马里兰海湾、密歇根湖、渤海及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等区域的三维波流动力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PO、JGR与OM发表,担任PiO, OM, GMD, ECSS等期刊审稿人。2018与2023年分别获评ECSS与JMSE杰出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项目。

报告摘要:寒潮和台风是影响我国海洋动力环境,造成海洋波浪灾害的重要天气过程。半封闭海由于风区限制和浅水环境的特殊作用,其相关波浪动力学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报告以渤海作为研究海域,利用第三代波浪模型SWAN对半封闭海在典型西北与东北寒潮与台风麦德姆(2014)、温比亚(2018)和利奇马(2019)期间的波浪特征及动力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寒潮过程中,风是波浪产生的主要原因,风浪是主要的波浪成分。在深水区白浪耗散占主导,而当波浪向岸传播达到5-10米水深时,底摩擦耗散逐渐占主导。水深诱导的波浪能量耗散只发生在南部近岸的一条狭长海域但强度明显高于白浪与底摩擦耗散。台风期间,涌浪通常在最大风速半径范围内占主导地位,而风浪在其他位置占主导。此项工作对近岸海区波浪预报模式改进、波浪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及其他半封闭海区的极端天气下波浪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报告题目二:渤海河流入海污染物输运特征以及机制模拟

报告人:康欣奕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康欣奕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9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2020年入选烟台市“双百人才计划”高端创新人才, 同年获得省海外强引计划。研究方向为近岸河口动力学,涵盖近岸环流的模拟与观测,生物-物理耦合过程,营养盐输运以及循环等。先后在河口海岸期刊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Estuaries and Coasts发表论文,参编河口海岸领域英文专著2部,应邀主持了2021年国际河口海岸重要学术会议(Coastal & Estuarine Research Federation),并被聘为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的客座主编。

报告摘要:河流径流以及入海物质(如污染物、营养盐等)对海湾水动力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的传输过程和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渤海为例,本报告通过实测漂流浮标和水动力-拉格朗日粒子追踪耦合数值模拟,对20194月至11月期间河流入海污染物的输运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河流入海的污染物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来自黄河的污染物在夏季可能会影响到渤海的中央盆地,而来自海河和辽河的污染物则主要局限在河口海湾的特定区域。至于来自滦河的污染物,则可能传播到渤海中部和渤海湾地区。这些发现揭示了物质输运(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和污染物等)在时空上的变化,未来需要进一步构建污染物降解模块,以实现真实的河流物质输运动态,有助于全面理解近海海域动力生态系统。



报告时间:2024年5月11日 14:30
报告地点:2号楼801
主持人:冯洋 研究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