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O学术报告2025-6

报告一

报告人: 徐世明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

报告题目:高分辨率海洋-海冰耦合模式的发展与展望



报告摘要: 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是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报预估业务的关键部件,发展具有公里级分辨率的海洋海冰模式是国内外主流机构的重要方向,可有效服务于海洋中尺度-亚中尺度湍流、海冰多尺度形变等现象的精细模拟和过程研究。本报告主要介绍申请人及团队在全球公里级分辨率冰海耦合模型、自适应加密海洋灵活建模等方面的进展,具体介绍针对海洋能量循环、海冰多尺度形变和线性动力学结构等问题的模式发展与诊断工作。报告将详细介绍具有自适应加密灵活建模能力的冰海耦合模式OMARE及其在海洋亚中尺度和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模拟效果,并对数值模式的长期发展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员,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学士(2003)、硕士(2006),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应用数学博士(2011)。科技部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中国海洋学会海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施雅风冰冻圈与环境基金”青年科学家;担任WMO冰冻圈观测专家,欧空局ESA海冰比较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球流体动力学模拟和数值方法,冰海耦合模式和气候模式发展,海冰遥感与极地气候变化。发展了基于多连通区域复杂共形映射技术的新型海洋-海冰模式网格生成算法、支持自适应加密和灵活建模的新型海洋海冰模式OMARE,相关成果服务于国内多家机构的高分辨率海洋海冰模式发展。  

报告二


报告人: 张晶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读博士生

报告题目:潮致混合对北极海冰的动力与热力影响


报告摘要:北极海冰快速消退的机制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尽管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大气增暖及其诱发的冰-反照率正反馈机制被广泛认为是主导因素,但涉及垂向混合与热输运的海洋过程仍是一个关键却尚未被充分揭示的影响机制。海冰在有效隔离大气与水体之间的直接作用下,显著抑制了风应力驱动的湍流混合,使得潮汐成为海冰覆盖区域中垂向混合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报告重点介绍潮致混合对北极海冰的影响,系统阐明其通过调节海冰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驱动海冰的形成与演变。该研究深化了对海冰与海洋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并为预测未来极地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时间:2025年04月16日09:30

报告地点:2号楼1201会议室

主持人: 彭世球 研究员


附件下载: